科研动态
我院杨槐教授的课题组在蓝相液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院杨槐教授的课题组在蓝相液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槐教授的课题组传出好消息,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杨槐教授领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在液晶蓝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材料科学的权威杂志《先进材料》(Advancd Materials, IF 8.2)上。
液晶蓝相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光学各向同性的三维光子晶体结构,可选择性地反射可见光或紫外光波长范围内窄谱带的圆偏振光且不具有双折射性质,即其光学性质不受取向条件的影响。液晶蓝相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电场响应时间在微秒级的范围内,在光计算机和激光屏蔽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蓝相液晶具有微秒级的电场响应速度,是理想的下一代液晶显示材料。德国Merck公司董事长兼社长Karl Roeser先生在2008年7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备受关注的蓝相液晶近期不会完全取代现有的VA(vertical alignment)和IPS(in-plane switching)的液晶显示模式,三者将共存,但蓝相液晶显示将逐渐取代后两者,并将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平分天下”。
但是,液晶蓝相对外界条件要求较高,其结构不容易获得和固定,其存在的温度范围大都特别窄(通常只有1~2℃),这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可能性。为了克服蓝相液晶材料的这一缺点,国际科学界采用快速冷却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较宽蓝相温度范围的液晶材料,杨槐教授在日本从事研究期间在其导师指导下采用聚合物稳定的方法获得了具有60℃以上的超宽蓝相温度范围的液晶材料(Nature Mater., 2002, 1, 64-68)。然而这些制备方法大都因过程冗长,制备程序复杂且对条件要求较高而很难推广。有机分子的自组装具有简单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制备蓝相液晶方面尚未见过有人进行过尝试,杨槐教授课题组利用氢键自组装成功获得了蓝相温度范围达23℃的液晶材料。
这一结果说明氢键自组装有望成为诱导蓝相和拓宽蓝相温度范围的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报道引起《先进材料》的审稿人的极大兴趣,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此项工作代表着该领域一个重大的实质性进展,对推进蓝相液晶材料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